当前位置: 小金属 > 详情
古代的“录取通知书”
2023-07-07 15:40:04    江西日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江苏南通市张謇纪念馆陈列有一件近代实业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张謇的“状元捷报”。光绪二十年(1894),张謇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,授以六品翰林院修撰官职。捷报上书“贵府少大老爷张謇恭应殿试一甲第一名,赐进士及第,钦点翰林院修撰”,右下写有“报录人王上林”。此可谓古代科举考试的“录取通知书”。

我国最早出现的“录取通知书”是“泥金帖子”。“泥金”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,用金粉制成的金色涂料,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。唐代开始用泥金涂饰在笺简上,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。宋代诗人杨万里《送族弟子西赴省》诗“淡墨榜头先快睹,泥金帖子不须封”,便提到了泥金帖子。而诗中的“淡墨榜”,说的是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书榜。

在唐朝稍后出现了“金花帖子”,又称为“榜贴”。宋洪迈《容斋续笔·金花帖子》说:“唐进士登科,有金花帖子……以素绫为轴,贴以金花。”宋代仍使用“金花帖子”。宋人赵彦卫在《云麓漫钞》中记载:“国初,循唐制,进士登第者,主文以黄花笺,长五寸许,阔半之,书其姓名,花押其下,护以大帖,又书姓名于帖面,而谓之榜帖,当时称为金花帖子。”“黄花笺”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,用此来书写“通知书”,可见珍贵。明代陈继儒《太平清话》卷四:“宋朝吴郡士登科者,始于龚识,其家居昆山黄姑,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,乃用涂金纸,阔三寸,长四寸许。”

明、清以后,“录取通知书”称为“捷报”或“报帖”,民间称“喜报”。明人王世贞《觚不觚录》云:“诸生中乡荐,与举子中会试者,郡县则必送捷报。”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中的范进中举后,送来的就是捷报。到了清代,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“通知书”。

进士及第的“通知书”都写什么内容呢?一般先把考官的姓名写在上面,然后再写具体内容。乡试中举的“录取通知书”相应简单些,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、籍贯以及考试名次,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“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。京报连登黄甲”。有的还写有“报录人”(旧时科举中榜后分送报条的人,也作“报喜人”“报子”)。

在古代,送“通知书”也隆重。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“通知书”直接送达中榜人家中。送捷报者一般不少于3人,都骑高头大马,高举彩旗、旌幌,带上唢呐班子,一路上鸣炮奏乐,热闹非凡,犹如迎亲一般。

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,在放榜时节,都会安排专人在家门口等候,一旦送捷报的人到了,即向主人报喜。送捷报是个好差事,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事,因为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,也就是“喜钱”,穷点的人家也有赏酒喝。正因为送捷报有利可图,竟有人在半道上抢夺捷报,送到中榜者家以领取赏银,堪称奇葩。

中榜者收到喜报后,一般要将其张贴在厅堂显位,让人一进门便能看到,以此炫耀,光耀门庭。

□ 郑学富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段颎攻羌之战(关于段颎攻羌之战介绍)
下一篇:最后一页